首页 行业 > 正文

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在京正式发布

由景顺长城基金、中国基金报、蚂蚁财富联合发起的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大调研日前结束。历经深圳、重庆、大连、唐山、上海五个城市10场投资者线下深度访谈,以及在中国基金报、蚂蚁财富、头条财经、景顺长城基金等渠道回收超过3万份线上答卷,经过专业、科学、全面的数据分析挖掘形成《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于1月8日在京正式发布。

中国基金业协会领导、中国基金报总编辑史月萍、蚂蚁金服财富事业部副总裁祖国明、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理财魔方创始人马永谙、著名大V银行螺丝钉及多位基金同业人士、销售机构人士和媒体记者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基金业协会公募基金部负责人贾丽丽受协会领导委托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她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权益类基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深改十二条”的推出,一方面完善了基金投资的基础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将发展权益类基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优化产品注册机制,鼓励产品创新,丰富股指期权等投资工具,发展投资顾问业务等系列措施,为权益类基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白皮书的发布将有助于行业了解个人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行为与风格偏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销售服务和投资者教育等工作,为权益类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在致辞中谈到,景顺长城是一家以权益类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过去十几年,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和优势,长期也创造了比较好的业绩。但很多投资者没有真正享受到基金的长期收益,而行业也面临着权益类资产规模波动大,盈利状况不佳的普遍的问题。改善客户投资体验,是大力发展权益型基金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如何入手破局,首先要了解投资者,理解权益类投资者的自我认知,分析他们在投资前面临什么样的困惑,投资中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投资后对服务有什么样的不满和期待。这也是景顺长城基金发起调研活动并形成白皮书的初衷。

据介绍,白皮书以国内权益类基金发展的现状为背景,基于线上线下调研情况,分析了权益类基金发展的潜在用户和市场前景,深度挖掘目前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的体验和各种困扰、权益类基金吸引新用户过程中的障碍,探究投资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基金从业者能做些什么。

根据调研统计结果对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读后发现,投资者们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不理性的一面。大多数人对投资体验的满意度较高,且对风险和收益有着理性的预期,但是在投资结果上,基金赚钱而基民赚钱难依旧是现实,持基时间较短或是影响投资者实际收益的主因。经数据研究,亏损承受能力低、收益预期较低、过于频繁地关注基金业绩表现,均会对基民的持基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而这可能源自于他们在投前、投中、投后等环节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扰。

而对于没有购买过权益类基金的用户群体,白皮书显示,这部分用户基数较大,有相当比例可成为潜在权益类基民。根据调研结果,这些用户中部分有着较高的收益预期并具备充分的风险承受能力,但目前的投资结构中理财和存款占比较大,实际收益情况很有可能并未使他们的预期得到满足;还有较高比重的用户有着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经历。但是,目前来看,权益类基金的转化仍存在一定困难,无法触及、不理解、不信任权益类基金信息是阻碍权益类基金获客和转化的三大难点。

基于以上问题,白皮书分析了投资者的服务需求,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需求分别是长情陪伴、筛选基金和配置组合。这一方面将敦促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对已有服务进行改善提升,另一方面也为投顾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最后,白皮书提出,如果将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视作一个金融品牌,则该品牌在目标受众中的覆盖广度、耕耘深度和美誉度都有待提升。由基金公司、销售机构、三方评价机构、投资顾问、公众媒体和自媒体等多方角色构成的整个产业链,都是权益类基金销售、运营和服务的参与方,应从各自的角色定位出发,对客户进行正确理性的引导,让客户能够真正触得到、看得懂,知收益、晓风险,明白买、拿得住、合理卖。只有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对内投身行业文化建设,对客户做好销售、运营和服务,对社会公众致力于行业品牌建设,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圆桌论坛环节,蚂蚁金服财富事业部常务副总裁祖国明、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马永谙、著名大V银行螺丝钉就“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投顾”进行了深入探讨。

标签: 权益类基金 投资者调研

精彩推送